can网络结构?

CAN(Controller Area Network)网络结构采用 **总线型拓扑结构** ,其设计特点如下:

### 一、基础结构组成

**传输介质**

- 主要使用双绞线(屏蔽双绞线为佳)传输信号,利用差分信号传输技术抑制共模干扰。

- 传输速率范围通常为125 kbps至1 Mbps,具体取决于应用需求。

**节点与控制器**

- 由多个电子控制单元(ECU)组成,每个ECU通过CAN控制器和收发器接入网络。

- ECU负责采集传感器数据或执行控制功能,例如发动机控制单元(ECU)管理发动机运行参数。

**物理层特性**

- 采用差分信号传输,通过双绞线实现抗干扰能力。

- 需要终端电阻匹配:闭环网络(ISO11898)两端接120Ω电阻,开环网络(ISO11519)每线串联2.2kΩ电阻。

### 二、拓扑结构特点

**总线型结构**

- 所有节点共享同一条传输线,数据在总线上双向传输。

- 结构简单、成本低,适合多节点连接,典型汽车应用中节点数可达25个以上。

**拓扑扩展性**

- 理论上可连接无穷多个节点,实际受限于线路长度和传输速率,车载系统通常连接数十个节点。

### 三、工作原理

**数据传输机制**

- 采用非破坏性仲裁协议,通过仲裁段ID逐位比较确定发送权。

{$gdata[title]} - 数据帧包含7个字段:帧起始、仲裁段、控制段、数据段、CRC段、ACK段和帧结束。

**实时性与可靠性**

- 传输时延低,适合对时序要求严格的控制系统(如防抱死系统ABS)。

- 数据链路层完成错误检测(如CRC校验、应答确认),保障通信可靠性。

### 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
- **汽车电子** :发动机控制、安全气囊、车身稳定系统等。

- **工业控制** :机器人、自动化设备等实时控制场景。

通过上述结构设计,CAN网络在汽车及工业领域实现了高效、可靠的分布式控制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